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因为用百度和Google搜索时,打开搜索结果链接时的交互差异,几乎每天都要提醍我一下。
网页打开——这个交互,在设计里,算是极微小,但影响极广泛的操作设计。甚至,因此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交互设计原则和不同的用户体验标准。
以“百度”和“Google”搜索为例
按照产品的交互设计,做为用户,我们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1、输入关输字——2、查看搜索结果——3、打开某结果链接——4、浏览某结果链接页
第3步交互时,百度打开链接和Google的方式差别,如下图:
这个差异,不只出现在“百度”和“Google”这两个产品中,几乎大部分的国内和西方的产品中,都存在这个设计差异。
接下来,就让“百度”和“Google”各自说说:它们打开结果页链接时,用不同页面的原因吧:
首先“百度兄”先来
1、在新标签页打开,用户不容易彻底跳出百度(即关闭了所有与该网站相关的页面)。
用户查找信息时,在搜索页寻找内容后点击,新窗口弹出页面,看完关闭,然后返回搜索页继续寻找。这样交互方式让百度搜索页面一直保持在窗口,用户不容易彻底离开。
2、中国用户己经习惯用“新标签页”打开页面的方式
中国人有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网民这么多年己经养成了这种浏览方式,即:更习惯关闭当前页而非后退的操作。
3、为了获得好的搜索排名,迎合爬虫对网站数据的综合评判,网站开发者让网站链接在新窗口打开,可以让运营指标更好看。
站长们想增加网站的PV(页面浏览量),常用的做法是:
在“导航、内链、锚文本、超链接”,加空白跳转<a href="/" target="_blank">
这样,不但同样一个IP(IP地址),可以获得2+以上的PV;还可以增加页面浏览量、增加页面停留时长、降低页面跳出率。
4、返回重载太麻烦
在搜索页跳转,看完要按返回键,再回到搜索页,重载花时间还浪费流量,而且还不一定返回到原来的地方。
要是是使用付费流量(如手机流量套餐),会造成多余的流量消耗。
5、可以应对网速太慢时的操作
以前用ISDN和ADSL拨号上网,网速很慢,现在有的地方网速也不快。等网站打开界面太无聊,可以一次性打开多个界面,一边看网页的同时,后台慢慢帮着传送别的网页。
接下来到“Google”了
1、在当前页打开,用户的浏览路径清晰,更专注。
我(西方)的用户体验认为:
不要随便开新标签,影响体验。
因为在一个标签页内浏览,能够维持一个固定的历史线,方便用浏览器内建的后退前进功能回溯浏览历史。
跟踪链接,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必要的。
2、让用户自己做出决定。
有些用户喜欢在新标签打开每个链接。有些更喜欢在同一个窗口中前进和后退浏览,而有些用户可能不知道如何在窗口或标签之间切换。不同的用户应该让他们选择,按喜好操作。
-
用户点击鼠标左键,在当前页打开;
-
点击鼠标中间的滚轮或按住Ctrl+鼠标左键,在新标签页打开链接。
-
对必须默认用新标签打开的链接,在链接后加“箭头”标识,提醒用点击会开新标签,这是对用户操作的预先提醍。
3、我这里的用户,更习惯使用后退。
很多用户的鼠标,右手大拇指位置有两个按键,分别就是“前进”和“后退”,这样上网对他们来说,己经习惯了。
而且,早期的浏览器无法打开多个页面,打开新窗口就要启动一个浏览器,也让用“后退”这个习惯保持了下来。
4、减少电脑内存负担,节约服务器资源
满满的标签对计算机内存来说是负担。开多了,页面会反复报错。
默认当前页打开,用户在默认操作下不会同时打开多个网页,可以节约服务器资源
5、不需要对外链作特殊处理
我——谷歌,对用户点击的搜索结果指向的外链,不需要作大量的特殊技术处理。
而百度兄需要,百度在新标签页打开结果外链时,要先跳转到一个记录各种信息的缓冲页,然后才跳转到外链地址页。
百度的缓冲页链接:
我的搜索结果链接:
你更喜欢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呢?
其实,一个看似很小的习惯养成,也是由各种因素合力完成的。
就像“打开界面”交互,之所以有不同操作方式,
-
有早期浏览器只能打开一个界面的原因;
-
也有类似BAT这些,国内外的大厂,最初进行设计时提出的各种特定交互方式对用户的影响和习惯养成的原因。
最终,构成了东西方,两类用户群体在“用户体验”上的公共认识差异和操作差异。
这种差异,如果想得再悬些,也许还涉及到不同文化群体的语言结构差异。
我们的文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这也形成了咱们国人的类比思维模式。类比的核心,再于事物间的关联性。
就像是八爪鱼,以身体为中点,可以有多个触角由身体衍生出去,不同的触角和身体都有某种不同的关系,触角再多,我们也不觉得乱。
就像在搜索页打开结果页时,搜索页是身体,我们可以由此,在窗口中打开很多相关的内容页,而不觉得繁杂,能够接受。
而西方的文字是表音文字,由字母构成的词,能大概能猜出读音,但没有含义表达。这和象形文字正好相反。
26个字母,要构成上千字,西方人用词根、词缀等各种语言逻辑组成了西方文字。
而西方的文字特点,也形成了他们逻辑思维模式。
而逻辑思维,注重的是思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遵循这种逻辑规律的情况下:
在搜索页打开结果页时,在当前的搜索页面打开结果页,连贯性和一致性更符合他们的思维逻辑,在一条浏览线,“前进、后退”交互操作,也符合正向和逆向的逻辑多样性特点。
(“在当前页打开页面,更符合逻辑的一致性。”可不是我对老外的臆想,可看下面这篇文章,能代表西方交互设计师的主流看法)